1)第一二一章、应该的平静和不应该的平静 1_时空之门1619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不说外国人的情况。单论中国人。就中国人的承受能力而言,呈现出的,是一种承受能力和时代发展成反比的状况。用一句东北的民谚来形容的话,那就是,呈现出一种“黄鼠狼下(生)豆楚子(一种田鼠)——一窝不如一窝”的状况。

  现代人的承受能力之弱,从现代社会的社会现状就可以看的出来。因为屁大点儿的事情,在几个别有用心的混账东西的挑唆下,现在的人立即就能成群成群的闹起来。

  如果问一问那些经历过民国时代,经历过日伪殖民时代,经历过军阀混战时代的人,在那些个时代的生活的话。现在的人,绝对会对那些父辈、祖父辈的人的承受能力,感到目瞪口呆。

  现在的人绝对难以想象,在帝国主义侵略者、封建统治者和官僚资本家的野蛮掠夺和残酷剥削下,我们的祖父辈们,是怎样在那种恶劣的生存环境下,忍气吞声、兢兢战战的度日的。

  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兵灾”这个概念,就绝对是,别说八零后,九零后,零零后这些年轻人了,就是我们的父辈们也都不知道的一种东西。

  “兵灾”指的是什么呢?简单的说,就是当兵的造成的灾害,是人民的军队成立前,在漫长的旧时代里,长期存在的常见现象。兵灾可以说是,封建军队,包括封建王朝的政府军和封建军阀的私军,出于缺乏补给的客观原因和挑动士气的主观原因,统兵者直接放纵或者暗中默许士兵,对百姓进行烧杀、"qiangjian"、劫掠和屠城等行为。

  “贼过如梳,兵过如篦”的古代俗语,就是这么来的。具体的例子,远一点的有曹操屠徐州,近一点的有曾国藩的湘军。更近一点的有,在解放前的军阀割据时代里。各地军阀的部队,在自己的势力范围内和敌人的势力范围内,对百姓的劫掠和屠杀。最近的,驻扎在日本的美国军队,层出不穷的对驻地日本女性的强暴事件,也是一个具体的例证。

  “宁为太平犬,不为乱世人。”这句话可不是文学家的修辞。而是身处封建时代的普通中国人的心声。

  有些人一看到这个解释,可能立即就要跳起来说,“谁说的啊,古代的时候不也有岳家军、戚家军那种‘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的军队么!”

  回答这个问题再简单也没有了。按照一般规律,一些典型事例之所以是典型事例。就是因为这个事例的典型性和特殊性。按照老百姓的经验可以知道,人越是嚷嚷什么,标榜什么,那就说明这个人最缺乏的是什么。

  “岳家军”、“戚家军”这种军队,就是因为他们是封建时代里的奇葩,所以才会在史书上,在传记上。在文学作品中,被一代代的中国人反复的提起。同理可证的还有,包青天、

  请收藏:https://m.mgshu.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