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九四章、武昌起义 3_时空之门1619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86_86695有很多事情,事后去看的话,原本是可以避免的。

  不过,客观的讲,这种似乎可以避免的事情,如果放到宏观的历史上去观察的话,又是不可避免的。

  就以武昌起义来说吧。这件事情,在当时的角度上来说,是完全可以避免的。只要湖广总兵顾大珺的幕僚和家丁们处置得当的话。武昌的卫所士兵不见得就会立即造起反来。

  当然,随后因为武昌府所有士兵都参与进去的这场,也不会对大明王朝在湖广的统治造成那么大的破坏。

  但是,从宏观的角度讲,武昌起义的爆发也不是一个性的特殊性的事件。整个大明朝在天启年间,各种兵变和民变都是此起彼伏的。

  土地的过度集中,朝廷征税的不断增加,自然灾害的频繁爆发,使得老百姓的基本生存都无法保障了。自然而然的,老百姓以及和老百姓差不多的卫所兵的造反和闹事,也就成了一种常态了。

  所以,从这个角度讲,武昌起义的爆发又充满了必然性。

  事实上,即使武昌起义没有的爆发,明王朝各地的起义也是在不断的爆发的。只不过,除了几年前的闻香教起义和未来的陕西农民起义之外,没有哪个起义会有武昌起义的规模这么大,带来的影响有武昌起义这么深刻。

  实际上,无论是生活中还是历史上,很多事情的发生都是碰巧了。

  比如说,被认为是武昌起义的发起者和领导者的何祖贤,在主观上根本就没有想要领导士兵,发动起义的愿望。他之所以第一个发出“什么时候才能发粮饷”的问话,实际上也并没有奢望真的能够领到什么粮饷。他不过是想借着这样的问话,发泄一下因为自己的熟人将被砍头所导致的内心的愤懑。

  他完全没有想到,自己这句普普通通的问话,会引起整个武昌左卫到场士兵的共鸣。

  其实,如果前来执行“杀鸡儆猴”任务的那几个总兵幕僚和家丁能够认清现实,认识到人民群众愤怒的力量。对现场处正在吵吵嚷嚷的士兵们进行一定的安抚。甚至都不用安抚,只要他们做一些简简单单的敷衍的话,事情可能都不会向着爆发起义那个方向发展。

  但现实是,顾大总兵那几个有点缺心眼儿的幕僚和家丁,先是对突然爆发的情况一愣。之后,他们就按照他们日常的习惯出发,发出了一些类似于“你们想要造反不成”,“大胆刁民,成何体统”之类的威胁。

  好像是紧怕事情闹得不够大似的。在士兵们变得逐渐安静下去的情况下,顾大总兵的一个缺心眼幕僚,洋洋得意公开提出,要把几个闹得最欢,喊得声音最大的士兵抓出来。

  敢于在这种公共场合下吵吵闹闹的士兵,他们绝大多数可不是像何祖贤这种有家有业,有老婆有孩子

  请收藏:https://m.mgshu.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