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一六章、亡国之君&亡国之臣 4_时空之门1619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不向百姓加税,这是对的。民生疾苦,京师都有不少饥民。对于这等事情,寡人还是知道的。”

  崇祯皇帝朱由检绝对不是个不爱民的苛暴君主。说起来,在明朝的皇帝里,恐怕此人要算是最节俭最自控的一个人。而且作为皇帝,朱由检对于老百姓的态度还是比较善良的。能说出“寇亦我赤子,宜抚之而不必专戮。”这样的话来。至少可以说明朱由检对于老百姓来说,还得算是个比较温和的统治者。

  然而崇祯皇帝最大的问题在于,他能够正确的认识皇帝和百姓的关系,但是他却不能够正确的认识国家利益和既得利益集团利益之间的冲突,不能正确的认识,代表国家利益的皇帝和代表了既得利益集团的文官官僚集团之间的冲突。

  他自己读圣贤书糊住了脑子,就认为天底下所有的读书人都有那种伟大和高尚的情操。但是现实是,作为既得利益集团,文官官僚集团和国家利益之间的冲突是绝对。文官官僚集团和皇帝的冲突也是绝对的。

  其实在后世人来看,同样作为统治阶级,皇帝和文官官僚集团之间的关系真的非常有意思。

  文官官僚集团使用的意识形态是儒家思想。他们用儒家思想来束缚皇权的同时,实际上却是不停的在把皇帝推向自己的对立面的。

  具体的说,文官们认为皇帝具有代表了国家利益的崇高地位,同时他们有用各种儒家典籍作为武器,通过当代舆论和历史舆论的办法把皇帝推到一个不得不承受的地位上去。可是他们作为利益既得集团,却是依靠掠夺和侵犯国家利益的方法来保证自己的利益的。这样一来,他们通过儒家典籍祖宗之法等手段把国家利益捆绑在一起的皇帝,就必然的成为了他们的敌人。

  政治斗争权力斗争,归根结底还是经济斗争。作为封建王朝,大明朝的主要财政收入无非只有农税和商税两个方面。可是把持土地通过特权身份避免纳税的利益既得集团,正是用国家利益为枷锁来制约皇帝的文官官僚集团。

  所以,从历史上看,所有能够有所作为的皇帝,都是在历史上名声不佳的强势帝王。这是因为把握历史舆论,书写历史的是代表利益既得集团的文官官僚集团,而强势帝王就是通过压制和打击作为利益既得集团的文官官僚集团才能够有所作为的。

  朱由检没有看到这样一个真相,所以当魏忠贤提出,通过打击贪官的手段增加财政收入和通过加征商税的手段来扩大税收的办法的时候,朱由检因为常年受到文官官僚集团们什么子虚乌有完全是欲盖弥彰的“不可与民争利”的灌输和洗脑,对此并不赞同。

  魏忠贤早就知道会是这样的结果。他非常真诚的对朱由检说道:

  “皇爷,这天底下的钱财那都

  请收藏:https://m.mgshu.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