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一九章、农民起义的进步与落后 3_时空之门1619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从内心深处讲,王书辉对于明末农民起义,或者说,他对于封建农业时代的一切农民起义都是呈负面看法的。

  对于他来说,造反和革命是完全两种不同的东西。虽然两者都是在进行破坏,可是造反就是单纯的进行破坏和重复旧世界,而革命则是在破坏后建设新世界。

  王书辉认为,造反是在谋私利。几乎封建农业时代所有的农民起义的成果,最终都被重新复辟的封建统治阶级给篡夺了。

  而革命则完全不同。革命是为了大多数人的利益,是为了公众的利益。革命过后,统治阶级的角色就会出现转换。虽然非科学革命思想指导的革命并不一定会把革命成果分享给人民群众。但是现实是,真正的革命之后,统治阶级的规模会在客观上被扩大。

  在王书辉的认识中,农民起义其实是封建社会周期性经济危机的一种客观表现。而且它就像资本主义周期性经济危机一样,本质上是阶级矛盾积累和爆发的直接结果。

  用科学社会学理论来审视农民起义的话,它只能算是一种必然会出现的客观现象,而不能说它是具有革命性的事件。

  按照王书辉的理解,任何事件和事物,只要它没有实现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关系的进步,那它都不具有真正的进步意义,那它都不是真正的革命性的事件和事物。

  具体到明末农民起义的话,王书辉丝毫不认为明末农民起义有什么进步意义。不管再怎么想要把这件事情往革命性的角度上扯,它也仅仅是一个少部分野心家领导的,牺牲大多数无辜群众的生命为他们个人谋利的造反事件。

  不用说其他的方面,单从一个李自成本人的所作所为来讲,就说明了明末农民起义的非革命性了。

  在王书辉看来,发生在陕西地区早期的流民自发的起义和造反,还具有一定的进步意味。可是等到各路农民军打起自己的旗号之后,这场明末的农民起义就成了十足的新老封建势力之间的争霸战争了。

  从这个角度上讲,王书辉当然不会对明末农民起义有什么正面的看法。

  1627年11月,王书辉从郧阳县出发,通过刚刚建成不久的郧阳到西平的简易公路,前往复兴军西北第一军团的驻地西平镇。

  经过了一个多月的奋战,郧阳县到西平镇的简易公路终于建成了。虽然这条在山谷中穿行的公路只不过是最最简单的夯土路。可是这条夯土路并不是那种简单的黄土夯成的土路,而是一万四千多名战士,使用泥土、熟石灰、沙子三种材料和大量的蒸汽机械设备建成的相对比较坚固的三合土路。

  不过是一条简易公路,使用了一万四千多人,修建了一条三合土的简易公路,看起来是有点浪费劳动力了。可是西北第一军团方面的也是在充分

  请收藏:https://m.mgshu.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