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十六章、斗争模式的雏形2_时空之门1619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王书辉一向觉得,伟人对于战争的论述是绝对的真理。

  “战争是流血的政治,政治是不流血的战争。”他对于战争的宏观认识,是站在********的角度上的。他认为,战争是一种********冲突的具体体现。

  不过对于具体的军事斗争,他的看法则是相当程式化的。他认为,无论是冷兵器条件下,还是热兵器条件下,军事斗争的形式,都是很机械的一个客观过程。

  敌情侦查,战场设定,远程打击,近战杀伤,救治伤员,防疫清场,总结经验。他认为,所有的,具体到战役的军事斗争,基本上都遵循这个“七步走”的基本程序。即使是开外挂的我党军队,也不例外。

  他坚定的认为,决定双方胜负的,除了外部的环境因素之外。军事斗争的胜负,是由战斗双方的训练水平和武器水平,这两个基本的,具体的客观的因素,以及作战双方部队的思想认识水平,这一个主观因素,主客观三个决定因素,所综合决定的。

  所以,王书辉觉得,虽然明朝军队败于满清军队,双方在文明程度的巨大差异,让人觉得这一结果非常错愕。但是,如果从具体的军队建设的角度上,看待明清双方的军事力量的话,明朝军队的失败,又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明王朝军队,不是没有打败,甚至于消灭北方蛮族的能力的。从历史上看,无论是明朝初期的洪武、永乐时代,还是明代中晚期的正德、嘉靖时代。有着充分训练的明王朝职业军队,在对外战争中,都是把各种蛮族打的满地找牙的。

  能够证明明王朝本身,并不缺乏军事胜利能力的最好例子,就是戚继光领导的戚家军。他们从一群农夫矿工开始,在戚继光的严格训练下,先灭倭寇,后平鞑靼,转战中国南北,几十年间,功勋无算。

  戚继光的下场,正好可以回答为什么明朝末年,明朝军队战力低下的根本原因。就像文官官僚集团********的,要搞垮戚继光一样。明末的官僚集团,为了维护自身的绝对政治地位,不仅对军事系统的武官们肆意打压,更是在全社会范围内,制造“从文则高贵,从武则低贱”的社会舆论。

  在官僚集团把持国家机器的环境里,明王朝的武装力量,不仅在社会地位上处于极为低下的状况,官僚集团更是大肆贪污掠夺明朝军队的有限开支。明朝官场上著名的“漂末”潜规则,就是在明末对后金军事斗争中,处于劣势的状况下,还一直被各级官僚严格执行。

  明末国家军队的士兵们,在官僚集团的掠夺和武将们的贪墨中,食不能饱,衣不避寒。他们时刻处于一种,在生存线边缘挣扎的状况。别说日常训练了,在非战时的时间里,他们还要充当卫所军官的农

  请收藏:https://m.mgshu.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