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七十二章、人力不足大难题2_时空之门1619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上古时代的中国就是工程师治国的。作为文科喵出身的王书辉,在很小的时候通过读《史记》就发现了这个问题。

  在他眼中,上古时代的列位帝王们,大部分是工程师或者科学家出身。他们在对生产力进步的贡献上,远远比他们作为国家的统治者做出的贡献更大,更多,也更重要。

  就以作为人文初祖的黄帝老祖先来说,这位老爷子首先是个军事家不假。但是,史书上记载他“播百谷、制衣冠、建舟车、创医学”。从这些记载上看,黄帝老爷子对于中华文明的最大贡献,很显然不是他统一了中国当时的各个部落。而是他作为农业科学家,大力发展了种植业的发展;作为纺织行业的专家,推动了纺织业的发展;作为工程专家,推动了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作为生理学家,推动了医疗行业的发展。

  从人类文明的进步角度而言,黄帝老祖先在对生产力的进步上的贡献,明显比统一当时的中国这个贡献更大些。

  实际上,上古时代的三皇五帝,基本上都是科学家或者工程师出身。

  像伏羲,是个动物学家。他教会中国人家畜的养殖。

  像神农,是个工程师。他发明了农业生产工具,极大的促进了上古中国人的农业生产。同时他还发明了陶器和弓箭,对于粮食的保存和人身安全的防护做出巨大的贡献。

  像燧人氏,更是不得了。他发明了让人类从蒙昧进入文明的关键,完全依靠人工手段实现的取火方法,钻木取火。

  不过这些都不是王书辉现在正在想的问题,他现在想的是关于中国人的纪律性问题。

  说起来挺可笑,关于上古时代的中国就是工程师治国的想法,也是他的发散思维,从这个问题上引申出来的。

  王书辉最早想的是关于古代农民的组织意识问题。

  倒不是王书辉瞧不起农民,或者说他瞧不起古代中国人。而是他从工业化社会的角度认识明朝末年的中国农民,这种视角,加上他最近培养这些明末农民成为近代工人的实践工作,让他发现,相比较工业化社会里的产业工人,农业社会里的农民,是相当的缺乏组织性和纪律性的。

  在培训这几十个工人的过程中,王书辉经常性的陷入绝望的情绪之中。原因就是,即使他用严刑峻法,在工人的培训过程中,采用了他十分反感的棍棒教育的情况下,这些人还是经常性的忽视操作流程和生产纪律。一个多月下来,死于和重伤于工业事故的人手,已经达到两位数了。

  这些古代人的那种散漫和无力,让王书辉产生了一种现代中国人,面对中国足球的那种无语和绝望。他发散性的思维,在艰苦的培训过程中,想到了一首流传自上古时代的歌谣,《击壤歌》。

  传说,上古时代的帝王,发明和

  请收藏:https://m.mgshu.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