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百六十四章 就这水准_文艺时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热门推荐:、、、、、、、

  从前有首歌是这么唱的:两只影*帝,两只影*帝,打酱油,打酱油,一只没有……

  好吧,我编不下去了。

  话说褚青在《无间道2》里还算个配角,到了第三部就妥妥是个大龙套,一共才十几场戏。陈到明要好些,但份量也不多。

  最突出的是黎明和梁朝韦,刘德桦的存在感都要比他们弱一点点,而陈慧琳的戏份大大增加,算平衡了一下视觉效果。

  所以,就像陈老师说的,《无间道》没我什么事儿。

  他在香港的大部分时间是休息,或到处转转,只是偶尔才拍拍戏。那褚青就自然成了地陪,今儿去太平山,明儿去大屿山,后儿个又去长洲、黄大仙庙……

  香港的景点着实很少,几天功夫就逛了个遍,连什么艺术馆和文化中心都去看了看。而随着逐渐接触,褚青对这位的了解也不断刷新固有印象。

  在某种程度上,陈到明和姜闻属于同一类人,高智商,高文化,高思想,有点俯视众生的意思。尤其是对待媒体的态度上,最明显:哎哟,总觉着特俗,特幼稚,特没道行。

  其实换个角度看,他们都挺单纯的,非常直接,情绪化,高兴不高兴全写在脸上。心情好了跟记者涮几句,心情(不好就敷衍了事,你要作死问到讨厌的问题,得,瞬间开喷。

  还不是那种不讲理的喷,因为人家层次高啊,运用自己的知识和经验把你喷的哑口无言,你还得点头装孙子,说是是是,受教了。

  这便罢了,最令媒体圈憋屈的,你还不能对着骂。你黑与不黑,人家的咖位就摆在那里,屹然不动。

  以至于每次采访他们的时候,娱记事先都得掂量掂量,万一走狗屎赶上人心情好,哇,喜大普奔!

  但褚青个人觉着吧,这俩人心里都特纠结。

  他们的目标很简单,就是拍好戏,可拍戏不是俩嘴唇一碰就出来了。它得要钱。要人,要势力,得找投资方,发行方,还得全国乱跑做宣传。

  这些不可避免,你既然想拍戏,就得全盘接受,所以便造成了一种很古怪的外在形式:愤怒感。

  你看姜闻,看陈到明。看后期的冯晓刚,看早期的田壮壮和陈楷歌,他们都有这种愤怒感。

  当然,每个人的应对方式也不一样。

  姜闻靠自己的天才性逗弄电影局和观众。冯晓刚凭借十几年的大票房掌握住了话语权,而陈到明呢,最为冷静和懒惰,选择了半归隐。

  ……

  木鱼峰。天坛大佛。

  在镜头拍不到的地方,褚青正扒着白玉栏杆看风景。天有些阴,云朵昏沉。放眼放去,山海间一片苍茫,有风,猎猎。

  不远处,是染着铂金毛的曾志韦,正拈着三炷香虔诚叩拜,旁边则是黄志钟,一脸欠揍的讲着台词:

  “中国是没有黑*社会的知道么?哎

  请收藏:https://m.mgshu.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