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56章 强烈的反响(求订)_首富从黑科技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水木大学、燕京大学、鹭州大学、山川大学等全国多家生物学和物理学实验室都在谈论源代码集团的论文。

  起源集团的生命科学和医学实验室在学术界内部早就已经声名远扬了,绿丝菌和消化菌更是大量运营在临床上,拯救了无数的生命。

  基于这种现实,学术界不会认为起源集团的生命科学和医学实验室是为了噱头而发表这篇论文。

  但是电离菌到底是什么?

  论文中描述的一切是不是可以实现?

  这一切都让学术界疑惑。

  《生物和医学技术》杂志在学术界显然已经成为了夏国版本的《自然》或者是《细胞》杂志。

  大家都在拿着论文分析,并且在展开研讨会。

  水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和专家们坐在一起,探讨着论文,各抒己见。

  “我本人是比较相信起源集团实验室的技术水平,但是这篇……这篇论文真的是太超前了!我都没有办法去想象,这个电离菌到底是什么东西,到底以什么样的形态存在!”

  “起源集团的下属实验室的确开创了很多新的技术,但是这个电离菌……或许是我们手中掌握的资料又太少,无法确定论文实验的真实性。”

  大部分专家教授还是比较相信起源集团的实验室,毕竟这个实验室创造了太多的辉煌。

  但是也有专家和教授对此持怀疑态度,他们已经属于生物学科的顶尖人物,什么电离菌见都没有见过,当然要怀疑。

  “我们希望起源集团能够拿出更让人信服的数据,最好是拿出实物,不然这个实验真的不好确认。”

  教授们谈论着。

  水木大学生命科学院副院长袁教授说道:“还有一个问题也值得我们的注意,为什么起源集团实验室的论文全部发表在他们集团自己的杂志《生物和医学技术》上,而不是发表在其他杂志上。”

  袁教授翻阅着论文,详细研读一会儿后说道:“按理说,这种重大发现是完全能够改变生物学历史的,甚至能够改变人类工业史的,这么重要的学术发现不发表在《自然》或者是《细胞》等全球知名的学术性周刊,而是发表在的《生物和医学技术》,这是不是有问题。”

  袁教授属于过去几十年夏国学术界的缩影,他们做研究没问题但是更看重论文的学术含量。

  一流论文发表在米国和欧洲的学术期刊上,二流论文发表在东洋、狮城的期刊上,三流论文才发表在国内的学术期刊上,这是大家根深蒂固的印象。

  袁教授说的非常有道理,既然电离菌这么神奇,未来的应用也是非常广,为什么这样的论文不发表在更权威的期刊上,而是发表在起源集团控股的期刊上?

  是害怕学术界的检验吗?

  袁教授提出这个观点后得到了不少专家的赞同。

  其中有不少人,从安漾面膜

  请收藏:https://m.mgshu.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