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99章 高都失守_长平长平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高都,出兵高都的万人将比较精锐,指挥也很得力。十天的强攻,虽然伤亡惨重,但高都也同样陷入困境,多次派人请求增援。蒙骜在执行原定作战计划和满足王稽的请求之间拿不定主意,端氏的预备队迟迟没有动用。

  稍一犹豫,高都就派人报告,赵军已经调来了新的万人将。蒙骜感觉情况不妙,立即连夜撤出长平的秦军,赶往端氏,又从端氏挑选了五千人,准备沿少水前往高都。

  但援军尚未出发,哨探来报,高都已经失陷。

  增援高都的时机已经错过,战机如何挽回?蒙骜飞速地思考着,他必须依靠仅存的端氏拖住上党的赵军,不令他们袭击河东和河内南阳。虽然他对王稽的拖沓十分不满,但他还是没有放弃!

  很快他就下了决断:苦战了近两月的长平军近四千人留在端氏坚守,端氏的另外五千人紧急集合,前往下游濩泽汇入少水处,据河修筑坚固营垒,同时接应从高都溃散下来的秦军。

  少水从端氏下流百里,相距不远,从东西汇入两条支流,西边的一条叫濩泽,因为在它的上游有一个巨大的的山间湖泊濩泽,据说舜曾经在这里以捕鱼为生。现在,这片湖泊比那时要小得多,下游的河水甚至会时断时续,但有河的地方就有谷,有谷的地方就有耕地,特别是两河交汇处,更是有肥沃的冲积土可供耕作。再向下游十余里,就是通往高都的大山沟,往东翻过大山,高都城就在山地的东北角,丹水河畔。丹水也同样在出山后汇入少水。

  在上党,丹水和少水相距遥远,中间高山阻隔,完全看不出它们之间竟然是主流和支流的关系。将蒙骜从谷口向西驱至长平关后,赵军完全控制了丹水两岸,可以自由地向下游高都进军。廉颇见对长平关久攻不下,乃决定对长平取牵制态势,先行进攻高都。所以他派了一名作战稳健的万人将攻打长平关,而以两个万人将梯次配置,一个前出高都攻城,另一个作为后备队驻于上党丹水岸边,随时准备投入战斗。

  在前一个万人将以自己被打残为代价,消耗了守城的力量后,廉颇迅速将第二个万人将投入战斗。投入生力军后没几天,高都就被攻陷,守军五千人只有少部分能够逃出战场。

  蒙骜并不知道高都的战况详情,但他仍然向高都方向派出部队,一面收容可能逃出的高都士卒,一面阻击高都方向可能的进犯,并牵制高都方面的行动,令其不敢放心进攻河内南阳。

  而他自己则去执行一个更为困难的动作,消灭长平关的赵军,重夺长平关,并前出到丹水流域,逼迫高都的赵军回撤。

  端氏距离长平关隘百余里,都是河谷山地。蒙骜判断,长平关的赵军在得到自己撤离的消息,一定会主动出兵追踪自己

  请收藏:https://m.mgshu.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